课程设计

1)多元呈现的关联学习

五大学习内容,分成22个多元领域,实现课程的关联互动学习。



2)多模式情景布题

多模式的两个方面:题型模式(同一解答方式的各种题型变化)

解答模式(同一题型的多种解答方式选择)

生活化的题型模式编辑,让孩童了解不一样题型描述但其数学解答确是一样的。从而明了万变不离其中的道理。

多方法的解答模式编辑,训练孩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,拓宽思路,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,从已知的解答方法中找到适合(理解与认同)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。使其在处理复杂问题是具有灵活变通的基础,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。同时也是对问题的一种验证手段。

范例一:有那些事例可用8-3=(   )来解答?可从那些思考角度来解答?

范例二:当孩童在遇到12 – 8这种需要借位的减法时,也有多模式的概念。

模式一:补数法

        13 - 8 

    = 3 + 2

    = 5

模式二:分解(连减)法

        13 - 8 

    =13 - 3 - 5

    =10 - 5

    = 5

模式三:分解法

        13 - 8 

    =10 + 3 - 3 - 5

    =10 - 5

    = 5

模式四:运算法

        13 - 8 = 5

              13

           -  8

        ―――――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5

模式五:分解运算法(对于减数是两位的最好)

        13 - 8 = 5

    10 + 3

    -   8

    ―――――――

    2 + 3 = 5

3)多步骤的演算过程

通过对多步骤演算过程的训练,让孩童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逐步分拆问题,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成较容易的多个问题(步骤)来完成,避免犯简单思维(单一步骤)的毛病。

例1:姐妹两去逛超市,姐姐用了5元钱,比妹妹多用了3元钱,姐妹两一共用了多少元钱?这是一道加减混合的应用题,当题目当中出现“一共”时,孩童往往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定是简单的加法练习,很自然就作出了5 + 3 = 8 的答案了。

而实际的做法是:

步骤一:姐姐用的钱  5(元)

步骤二:妹妹用的钱  5 - 3 = 2(元)

步骤三:一共用的钱  5 + 2 = 7(元)

例2:弟弟有2元钱,哥哥有5元钱,哥哥给弟弟1元钱后,两人共有多少元钱?

方法一:

步骤一:弟弟得到1 元后的钱    2 + 1 = 3(元)

步骤二:哥哥给出 1 元后的钱    5 - 1 = 4(元)

步骤三:兄弟两一共有的钱       3 + 4 = 7(元)

方法二:同一个集合,数量守恒

步骤一:兄弟两一共有的钱     5 + 2 = 7(元)

我们把“例1”加大难度,

例3:姐妹两去逛超市,姐姐有5元钱,用了3 元钱,比妹妹少用了1元钱,妹妹却把钱用完了,姐妹两一共用了多少元钱?一共又有多少元钱?

问题1:

步骤一:姐姐用的钱  3(元)

步骤二:妹妹用的钱  3 + 1 = 4(元)

步骤三:一共用的钱  3 + 4 = 7(元)

问题2:

步骤一:姐姐有的钱   5(元)

步骤二:妹妹有的钱   4(元)

步骤三:一共有的钱   5 + 4 = 9(元)

问题1和问题2的有效步骤:

步骤一:妹妹用的钱  3 + 1 = 4(元)

步骤二:一共用的钱  3 + 4 = 7(元)

步骤三:一共有的钱  5 + 4 = 9(元)


大地幼教网 | 大地资源 | 大地邮箱

Copyright © 2017 Dadikid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 备14062269号

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480号

最佳建议浏览器版本 IE8,9,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