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指导

教学目标与方法

1、知识方面

1) 经验层次 2) 概念层次 3) 理论层次

2、能力方面


1) 观察 

    观察是科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技能,由于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限,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更多依赖直接的观察。幼儿通过观察所获知的事实材料,既是一种科学经验也是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基础。

幼儿的观察技能目标包括:

A、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;

B、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;

C、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,即对自然现象的观察。

2) 分类 

    分类是观察活动的延续。将观察到的具体事实加以概括,将其中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对象归在一起。幼儿可以在认识事物的多样性的同时认识它的共同性,逐步形成科学概念。

幼儿的分类技能目标包括:

A、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按颜色、形状、大小等分类,或按物体的用途分类;

B、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学习按本质的属性,如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、按动物的行为方式等分类。

3) 测量 

    测量是测定物体数量特征的过程,它能使幼儿认识事物的质与量的特征。学前期幼儿依赖于他们的数学概念的发展,属于非正式的测量阶段,只需用简单工具进行自然测量。

幼儿的测量技能目标包括:

A、学习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;

B、学习比较或测量物体的长短、大小、多少、轻重等特征的简单方法;

C、初步指导通过测量获取量化的信息,如通过测量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等。

4)思考 

    思考泛指幼儿的思维活动。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,他们虽然还不能进行完全的逻辑思维,但可以在具体形象和表象基础上思考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,甚至进行某种程度的推理,初步形成逻辑思维。

幼儿的科学思考技能目标主要包括:

A、学会比较和概括,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比较和概括,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,如从各种水生动物的观察中发现它们的不同,同时概括出它们都是水生动物。B、学习推论和预测,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,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,推想它的原因,提出合理的解释,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如从对大树根系的了解,推论草的根系其作用。

5)实验 

    幼儿的实验是以行动、操作或其他方式验证其发现、推论或预测是否正确的一种简单操作活动。

幼儿的科学实验技能目标主要包括:

A、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行动或操作和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。

B、学习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。

6)表达 

    幼儿通过表达可以对自己的科学过程进行思考、整理归纳,强化自己的科学发现,同时增强自信心。幼儿的科学表达技能目标主要包括:

A、学习用准确、有效的语言表达、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、想法和发现。

B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,如体态、动作、表情等。

C、学会用各种手段,如图表、绘画、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。

7)操作

    幼儿的操作技能会影响其他的六点科学技能发展。它具体指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工具或材料,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或制作新产品的能力,它不同于简单的摆弄。

幼儿的科学教育中操作技能目标主要包括:

A、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,如敲锤打等。

B、学会实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。

C、培养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过程的能力。

D、培养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思考、调整修正的能力。


3、情感方面

   1)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的科学态度;

   2)培养幼儿对对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; 

   3)培养幼儿对科学技术及对社会作用的关注; 

   4)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。


大地幼教网 | 大地资源 | 大地邮箱

Copyright © 2017 Dadikid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 备14062269号

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480号

最佳建议浏览器版本 IE8,9,10